绘本源起的西方,它的概念至今也并未有统一的定论。绘本是源自日文的习惯,绘本在英文中是PictureBook(图画书)。在我国台湾地区,图画书与绘本常常被混用,绘本用于较为严格意义的图画故事书,而图画书的界定有时相当宽泛,甚至包括非虚构的知识类图画书、玩具书、歌谣等。
绘本不等于“有画的书”,它是一种独立的图书形式,特别强调文与图的内在关系。文字与图画共同担当讲故事的重要角色,图画不再仅仅起辅助和诠释文字的作用。一些相当有名的绘本甚至只有图,而基本没有文字。不过也有许多绘本是在图、文之间取得一种平衡的关系,相互衬托,营造出整个绘本的感觉出来。绘本实际上包括儿童绘本和成人绘本两种类型,但二者之间的界限不是很明确。
一般认为,现代意义上的绘本(图画书)诞生于19世纪后半叶的欧美,凯迪克、格林纳威、波特都是早期的杰出代表。在亚洲,日本的绘本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起步,至70年代崛起,目前已成为绘本的泱泱大国。我国台湾地区绘本大致从20世纪60年代后期开始起步,至80年代后渐入佳境。
儿童绘本的现状
好的儿童绘本能给孩子带来愉悦和幸福感。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品种渐趋丰富。在原创图书中,浙少社的《大师绘本系列》(6种),明天社的《杨红樱亲子绘本故事》(5种)、《注音小神童绘本》(2种),北方妇女儿童社的《原创童话绘本系列丛书·蓝猫讲故事》(4种),海豚出版社的《多纳爱学习》,四川少儿社的《绘本天下名句》等图书使得儿童绘本数量增多、品种增加。
在引进版中,有希望社的《外国儿童文学名著》系列、《绘本世界经典童话》系列、《绘本中国故事宝库》系列,中少社的《彼得兔的世界》,21世纪社的《幻想大师米切尔·恩德经典作品绘本》,上海辞书社的《安徒生童话绘本典藏》系列等。这些引进版图书作者均为蜚声的儿童文学大师,加上其成熟的市场和运作手段,使得引进版儿童绘本仍会在儿童绘本市场占据主体地位。
市场销量集中,形式日渐多样。根据“马太效应”,目前儿童绘本市场的品牌集中程度有所加强,市场销量集中在少数的几家出版社。在品种增多的同时,对形式的要求也上升到一个新的水平。一方面通过引进国外较好的儿童绘本,从中汲取大师们在风格、版式、色彩、绘图、文学艺术韵味等方面的先进的理念;另一方面通过对原创儿童绘本加以改造,使它的制作装帧水平达到较高水准,便于将中国的儿童绘本推向世界。如文本采用中英双语;风格强调中国特色等。
着力于儿童绘本市场的培育。儿童绘本是国外很多国家以及我国港台地区童书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内地这块市场尚未真正开发。在这样的背景下,众多的专业少儿社以一种积极姿态进入,显示了对该市场前景的信心,并做了充足的准备。如制作精美的儿童绘本导读手册;与电台、网站等联合举办儿童故事会活动;请有名的播音员为孩子们朗读绘本故事;讲授儿童绘本对幼教的意义;对父母与孩子共读绘本问题提供合理化指导和建议等,这些活动对于儿童绘本市场的培育起到了预热的作用。